中金公司推出2022年宏观策略展望报告
2021-11-09公司新闻
11月9日,中金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2021中金投资论坛”,并推出2022年宏观策略展望报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和首席策略师王汉锋发表主题演讲,就2022年全球经济形势和A股市场表现进行前瞻解读。
全球经济“低效时代”正在终结 中国经济增速将企稳回升
彭文生博士认为,全球经济过去40年的“低效时代”正在终结。所谓“低效”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在供给持续过剩的环境下,资源使用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是短期看来有效的资源配置长期来看可能无效。整体而言,该现象主要归因于过去支撑全球“低效时代”的因素正在发生逆转。一是主要国家老龄化趋势加剧,而疫情导致劳动力提前退休,发达国家面临持续的劳动力短缺。二是,全球已经开始绿色转型,化石能源供应受限。三是,在疫情冲击之下,全球都在重新反思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四是,随着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周期下行、财政扩张力度加大,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可能得到逆转。
彭文生博士认为,“低效时代”的终结意味经济运行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调整。最直观的结果是生产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可能带来滞胀的特征。全球央行可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增长、通胀、金融稳定甚至是收入差距几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对此,彭文生博士进一步分析称,以上的调整也会对大类资产的估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没有考虑外部性的低能源价格、没有考虑养老负担的高资产价格大概率都将发生调整,而年轻一代的劳动回报可能上升。向前看,经济增长将更加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社会总体的福利并不一定会在转型中受损,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聚焦中国2022年经济态势,彭文生博士指出,宏观经济的关注点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侧重,我国经济增速或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彭文生博士认为,2022年宏观政策组合继续呈现“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态势,财政重要性上升,除了支持基建之外,减收或将是重要选项。鉴于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财政大幅扩张,同时其劳动力短缺推高工资、支撑消费,并抬高合意库存需求,2022年我国出口将继续彰显韧性。
A股料将有“惊”无“险”
王汉锋博士表示,2022年A股市场路径可能仍有波折,但对未来12个月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看法,重在依据市场主要矛盾变化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遇。
增长放缓、政策趋松,中国股市流动性有支持,估值有修复空间。王汉锋博士认为,全球疫情后复苏呈现了“先进先出、节奏异步、结构分化”的特征,中国市场面临的政策格局从当前到2022年前半段可能呈现“内松外紧”的格局,是2022年中国资产配置要注意的突出特征。中国可能采用降息降准等货币工具以及偏积极的财政支持,市场流动性逐步走向宽松,债券长端收益率中期可能仍有下行空间。另外,在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内地与香港市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股市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基本面化、机构头部化趋势仍在深化;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给股市带来新鲜力量;居民家庭加大对金融资产配置力度支持了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理财资金净值化也将推动理财资金部分对股市的配置等。
结构性地看,中国自身趋势与全球科技周期叠加,继续衍生趋势性机会。王汉锋博士认为,中国经济“新老分化”的结构转型仍在持续,产业升级与自主趋势方兴未艾;消费升级波折前行;数字经济螺旋上升;碳中和趋势下的新老能源转换日益明显;中国“共同富裕”政策框架逐步明晰;中国居民资产配置正在经历从实物资产到配置更多金融资产的拐点等,在2022年依然是值得重视的结构性趋势。
展望市场节奏,王汉锋博士认为,指数机会可能暂时偏平淡,重结构,均衡配置。当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指数可能会迎来阶段性机遇。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观察窗口期。待增长预期稳定,可能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随着上游压力逐步缓解,配置方向逐步偏向中下游,中期方向仍偏成长。
具体来看,从当前到未来3至6个月,王汉锋博士建议A股投资者关注如下三条主线:高景气、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中下游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费类的领域;当前到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可能受中国稳增长政策预期支持的板块。同时,建议关注几大主题性机会:上游涨价压力缓解,中下游恢复的机会;政策稳增长主题;产业升级与自主趋势;大消费修复;碳中和与新能源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