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参与举办“碳中和之路——线上研讨会”

2022-06-10公司新闻

2022年6月8日,由The Asset 《财资》主办、中金公司独家赞助的“碳中和之路”线上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外可持续投资领域的专家、决策人,以及机构投资者,同台讨论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投资组合的影响、ETS改革和亚洲、欧洲及全球碳市场的投资机会。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中金香港资管负责人林宁分别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圆桌讨论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其他参与研讨会的发言嘉宾包括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马骏,挪威主权养老金公司治理业务全球联席主管Wilhelm Mohn等。

百年不遇的疫情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气候变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之后,日本、欧盟、美国等也纷纷宣布加大减排力度或明确了碳中和的目标时间。2021年11月份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首次将“逐步减少化石燃料”写入官方文本中。各国政府与企业更以“零碳经济”为核心,达成于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集体承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积极表态,意味着人类正式迈进碳中和时代。

中金公司基于对中国碳中和政策和经济的深度理解以及对海内外投资者需求的敏锐判断,依托国际化平台优势,跨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积极助力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此次研讨会上,中金的研究和业务专业人士从气候变化及其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欧洲与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机会等多方面与投资者进行交流。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博士表示,俄乌冲突暴露了全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欧盟更是对其能源安全进行了全面审视,提出了REPowerEU的能源战略,加速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短期内,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紧缺,推升化石能源价格,导致绿色溢价(定义为清洁能源成本和化石能源成本之差)缩窄。但从长期来看,实现绿色溢价的下降,一方面得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碳价格,增加化石能源的成本来实现。近年来中国在这两个领域都做了大量投资和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

中金香港资管负责人林宁提出了“CESGs”概念,即Climate-ESG-sustainability,指出全球气候问题和碳中和解决方案离不开包括中金资管在内的机构及广大投资者的参与。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是碳排放权作为新兴资产类别的配置晴雨表,更是全球碳中和政策进展的最重要指标。投资人通过投资中金碳期货ETF,能够在亚洲时段参与当今世界最重大的公共事务的“外部性”定价,协助贡献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亦能享受与其它资产相关性低的潜在投资收益机会。这一双重优势是其它任何资产所无法比拟的。中金资管将积极推动中国碳权市场相关的创新型产品。

参会嘉宾还就绿色金融“分类法(Taxonomy)”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气候风险的管理、绿色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前景、监管及主权机构投资人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热门话题做了深入的讨论。此次活动的听众包括来自亚洲、大洋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各大主要投资机构,反响热烈。

作为国内领先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中金公司积极承担用绿色金融引导实体低碳转型、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碳市场建设建言献策的使命。秉持着“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理念以及国有企业使命担当,中金公司通过此次与中外可持续投资领域的专家、决策人,以及投资者的交流,在深入挖掘国际市场业务机会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致力于以金融服务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为中国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
本材料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为「中金公司」)编制,并未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审核。本材料仅供资料用途。本材料所包含的任何内容均不应构成投资意见或投资邀请,或依赖其行事。本材料所引用的数据和信息来自中金公司认为可靠的来源,但中金公司并不保证有关信息的准确性,并且有关信息可能是不完整或简略的。本材料所载的意见、评估或预测(如有)仅为中金公司于本材料出具时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或预测会因市场及其他情况随时更改而无需另行通知。

风险提示:
中金碳期货ETF(「该基金」)是以期货为基础的交易所买卖基金,须承受与衍生工具有关的风险并且有别于传统的交易所买卖基金。该基金属复杂产品,投资者应审慎行事。
投资于该基金涉及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碳排放配额市场风险 、期货合约风险、集中/单一商品风险、与EUA现货/现行市场价格关联度极低及新指数的风险。期货价格的走势可能高度波动,阁下的投资有可能蒙受全盘损失。
请注意,以上列出的投资风险并非详尽无遗,投资者应该参阅基金说明书以获得更多细节,包括产品特点和风险因素。阁下不应仅依赖本材料而作出任何投资决定。